一直吃饭的我们,没有吃出健康身体的四大误区

摘 要

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| 与你说晚安 网友提问: 冯名雨老师,我想从现在开始改吃素食了,我以前大小也是一个副处干部。好东西真没有少吃,但是吃的越好,吃的越多,反而身体越差。

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| 与你说晚安


网友提问:

冯名雨老师,我想从现在开始改吃素食了,我以前大小也是一个副处干部。好东西真没有少吃,但是吃的越好,吃的越多,反而身体越差。

现在退休了,才深刻明白了什么叫做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。请问对于饮食健康这方面,老师有没有什么心得和建议?

这个朋友的情况,是吃的好,但是身体没有见好。类似的这种情况,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掌握什么才是真正的吃饭。

吃饭,不在于你是的便宜贵贱,最起码吃的食物得对,这个对一方面是符合个人的身体体质;另一方面是符合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环境。

具体我把饮食常见的四个误区,我大家详细聊一聊

1

按时吃饭

一日三餐,按时吃饭。这是一个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,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对的难。

我前几天收到了一个朋友微信上的咨询胃溃疡的情况,说是自己现在24岁,但是身体像是44岁一样。后来我发现,这个朋友熬夜特别严重,尤其是最近世界杯开赛,他总是邀请上自己的好朋友夜晚看球。时间晚了,就喝啤酒吃夜宵撸串吃烧烤。

这个习惯绝对是要不得的,就像胃溃疡,别人的胃晚上都在休息,胃粘膜在自我恢复。你的胃在加班加点的给你运化食物,那么你的胃酸对于的粘膜腐蚀程度就会变高。久而久之出现胃溃疡的几率就会增大。

除了熬夜的完成之外,早餐也一样。别人到点吃早餐了,那么,胃分泌的胃酸就可以分解食物了。但是,你的胃到点分泌胃酸了,但是没有食物可以分解。这个时候只能分解你的胃粘膜,时间长久,结果可想而知


2

中外习惯

很多人吃饭喜欢吃西餐,感觉西餐有面子,有档次。实际上我个人还是喜欢在咱们的中国菜。

在上周末一个朋友休假归来,邀请我吃饭。期间这个朋友的小女儿五岁半,想吃菲力牛排,我本来想给她来个全熟的,但是她非要吃7分熟的。

结果在当天晚上8点多的时候,这个朋友给我打电话,说他女儿胃不舒服,看如何艾灸下。当时,推荐了中脘穴,神阙穴和梁丘穴,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,那边情况都好了。

大家要知道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,对应了这个地域人的脾胃消化功能。不能看着别人这样吃,你就这样吃,务必考虑自己的脾胃消化行不行。

就像四川,重庆等地喜欢吃辣椒,因为那个地区环境湿气重,吃辛辣食物可以祛湿环境的湿气。但是你换做北京试试,也吃辣椒,吃个一顿你就得上火了。


3

食物属性

食物有自己的阴阳属性,比苹果是寒性的,荔枝是热性的。那么,如果你的体质偏向于燥热,吃寒性的苹果可以适当的中和掉自己身体的热邪;

同理,如果你的体质是寒性的,四肢怕冷,手脚不温,面色苍白,那么你可以考虑吃热性的荔枝,荔枝可以补充你身体的气血,气血流通带来热量,可以温煦你的全身,驱散身体的寒凉。

昨天晚上的时候,我在微信上面看到一个朋友说自己的皮肤过敏瘙痒情况已经好了,一方面她用了我推荐给她的一组穴位,另一方面她改掉了自己坚持了一两年的吃鸡蛋的习惯。

这个朋友其实对于鸡蛋并不过敏,那么为什么要减少鸡蛋的食用量呢?

因为这个朋友体质偏寒,而鸡蛋也是寒凉性质的食物,其实鸡蛋你一天吃一两个没有问题,但是你长期大量使用寒性鸡蛋,对于寒性体质看到不理想

■.鸡蛋的性质

其实,鸡蛋的寒热归属来讲,偏寒。但是,为什么我们感觉有时候吃鸡蛋上火呢?

这个其实和你搭配的辅料有关。大家回忆下,是不是我们吃鸡蛋上火的情况,他的配菜要么辣椒,要么口味重的比较多?

比如一些葱姜蒜,都是辛辣食物,也是常见的厨房配料,这些配料大量使用,也会让略微偏寒的鸡蛋,性质变温,甚至变燥。


4

过于精细

就以面粉为例,在我的小时候,面粉还没有等级之分。什么标准面粉,特制一等粉,特制二等粉都是不存在的。现在对于面粉的加工是越来越精细,但是越是精细的加工,对于营养的损耗其实就越大。

古代吃的相对而言比较糟糕一些,但是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所谓的「三高」人群。这个三高在古代可是富贵病。

我们现在吃很多精细的食物,和三高不无关系。

我们再以西瓜举个例子,西瓜的是典型的寒性食物,理论上寒性食物吃多了,应该不会上火才对。但是大家会发现生活中,西瓜吃多了上火人可是大有人在。为什么呢?

因为西瓜它的含糖量高,如果食用过多,摄入大量糖分,还会影响脾、胃消化功能,引起饮食积滞体内,郁久形成湿热,导致内火上升,就会出现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等虚火现象。

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,大家吃西瓜的时候,不要只吃西瓜最靠近西瓜中心的上半部分,可以咬几口白色的西瓜皮。因为西瓜皮可以清热去虚火。

以前吃西瓜,西瓜皮都有做菜的情况,现在红壤没有吃到底就被扔了,更别提吃到白色的瓜皮了。所以,食物的过度精细,也是导致脾胃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。


1、本公众号所涉及的调理方法,仅供大家参考。如果遇到病症请遵照医嘱或者咨询当地医生。

2、文章由冯名雨艾灸整理,图片参考:超简单取穴不出错。文章数据和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